[1]王庆超.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三重维度与当代价值[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01):16-22.
点击复制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三重维度与当代价值
分享到: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2096-3262/CN:32-1872/C]

卷:
40
期数:
2023年01期
页码:
16-22
栏目:
出版日期:
2023-01-3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王庆超
淮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关键词: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维度建构维度一般维度
分类号:
A81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主基调是批判。在多数语境中,马克思是以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对待意识形态的。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并非单一内涵的术语,而是具有多维特性:既凸显了否定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维度,也蕴含着阐释“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构维度,还强调了在唯物史观视域内定位中性意识形态的一般维度。系统地呈现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三重维度,可以使人们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刘海江.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原子论批判思想[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7.
[2]祝杨军.论阿尔弗雷德·施密特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判[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7.
[3]童晓宇,孙乐强.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生命政治:福柯与马克思在当代的相遇[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13.
[4]陈挺.英国二战后马克思阶级理论本土化的路径选择及其启示——兼评安东尼·克罗斯兰和斯图亚特·霍尔的阶级观[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1):7.
[5]徐太军.——兼对萨特“人学空场”论的回应[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3):1.
[6]陈立军,刘曙光.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类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6):1.
[7]文吉昌,刘晓.论爱德华·汤普森工人阶级研究的两个维度[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2):21.
[8]马健永.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论解读探析[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4):18.
[9]梅春英.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内在逻辑及其现实价值[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01):12.
[10]孙全胜.论马克思空间政治批判伦理的三重路径[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06):1.

备注/Memo

备注/Memo:
2022年度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科研项目“他者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评析”(2022AH030052);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一般项目(gxyq2022020)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