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娇华.母亲的塑像——丁玲《母亲》与张爱玲《易经》之比较[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4):72-78.
点击复制

母亲的塑像——丁玲《母亲》与张爱玲《易经》之比较
分享到: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2096-3262/CN:32-1872/C]

卷:
37
期数:
2020年04期
页码:
72-78
栏目:
出版日期:
2020-07-28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陈娇华
苏州科技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关键词:
丁玲张爱玲《易经》《母亲》社会解放个人自由
分类号:
I207.4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丁玲《母亲》和张爱玲《易经》都塑造了一位反叛传统、追求自由独立的现代母亲形象,但由于两位母亲所处时代背景、家庭氛围及性格心理的不同,她们的社会交往、为人处事及性别意识内涵也各不相同:一个倾向社会解放,一个追求个人自由。同时,两位母亲的形象塑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或革命或温情的理想化倾向。母亲形象的不同塑造体现了两位女作家不同的创作动因及其创作风格的不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潘延.书简中张爱玲美国时期的写作与生活[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43.
[2]陈娇华.温情回溯与冷漠清算——张爱玲《易经》与《小团圆》的比较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3):53.
[3]刘萍.论《小团圆》中九莉的“笑”[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3):62.
[4]陈世昀.“不得”与“得”:张爱玲《传奇》中的人生况味[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03):82.
[5]陈娇华.试论张爱玲对丁玲创作精神的承续——以《沉香屑 第一炉香》和《梦珂》为考察中心[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39.

备注/Memo

备注/Memo: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文学女性形象谱系与现代中华文化建构整体研究”(19ZDA276)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