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中红,杨风云.观念·异质·交互:江南昆曲文化的创新传播实践[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1):55-63.
点击复制

观念·异质·交互:江南昆曲文化的创新传播实践
分享到: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2096-3262/CN:32-1872/C]

卷:
39
期数:
2022年01期
页码:
55-63
栏目:
出版日期:
2022-01-28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马中红杨风云
苏州大学 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关键词:
昆曲江南文化创新扩散社交媒体《牡丹亭》实景演出
分类号:
G209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昆曲作为江南传统戏曲文化的杰出代表,600多年来,传承从未中断,这与其创新传播密切相关。依据创新扩散理论,从传播主体、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等层面透视昆曲的创新传播实践可以发现,不同历史时期,观念领导者、舆论导向者凭借自身的专业资源、人脉关系、社会地位和创新理念联袂成为昆曲创新传播的重要动因,为昆曲重新张目和前期传播提升受众接纳度起到保障作用。弱式链接是昆曲在同质文化中异质群体之间、异质文化中不同群体之间传播的重要渠道。交互与沉浸式的传播方式,程度不同地体现在社交媒体传播和厅堂版、园林实景版、浸入式实景版等演出空间,以及网络社交媒体的交互传播中,使昆曲常演常新,永续辉煌。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黄新华.论清末以来道教对昆剧传承的积极作用——以苏州地区为视角[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71.
[2]周秦.吴歌楚舞各千秋——谈湘昆艺术的审美特征[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1):58.
[3]居易.江南文化的当代阐释与传播[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1):50.
[4]陈小燕.媒介可供性视角下江南文化的融媒体传播[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1):64.
[5]鲍开恺.集成—与众—正俗:王季烈曲谱三编及其曲学思想历程[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3):63.
[6]张云.尹湛纳希对京杭大运河的书写与寄托[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01):52.

备注/Memo

备注/Memo: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创新研究”(18JJD630004)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